切換導覽
最新消息
計畫執行策略
主冊計畫
第一期計畫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發展學校特色
提升高教公共性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國際特色學院/領域
永續地球環境特色領域
目標
方案
執行方式
智慧系統領域
目標
執行策略
第二期計畫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第一期計畫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
高能與強場物理研究中心
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
新世代光驅動電池模組研究中心
第二期計畫
執行成果
第一期主冊計畫
成果亮點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發展學校特色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提升高教公共性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國際特色學院/領域
永續地球環境特色領域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智慧系統領域
107年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績效指標
107年
部訂量化指標
校訂量化指標
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主冊執行成果報告(完整版)
107年主冊執行成果報告(完整版)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一階段(107-108年)主冊(含國際重點學院)成果報告暨第二階段(109-111年)計畫書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109年主冊(含國際重點學院) 成果報告暨110-111年計畫書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一部分主冊(含國際重點學院)110年 成果報告暨111年計畫書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主冊第一期(107-111年)成果報告暨第二期(112-116年)年計畫書
其他佐證資料
重要政策推動事項
107-108年
109年
110年
111年
第二期主冊計畫
教學創新精進
善盡社會責任
產學合作連結
提升高教公共性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
資安專章
成果亮點
特色領域研究中心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
高能與強場物理研究中心
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
新世代光驅動電池模組研究中心
相關辦法/文件
辦法
教育部相關辦法
中央大學相關辦法
表格
專案教師、專案研究人員相關表格
尖端統籌款相關表格
出國報告及經費展期申請表
經費展期相關表格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管考平臺
本計畫辦公室成員
相關連結
第一期計畫成果專輯
104大學起薪調查 中央大學展現「薪」勢力 表現名列前茅
中央大學與鐳洋科技太空研發中心成立 深化立方衛星產業鏈合作
月球造成全球電離層巨大起伏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團隊重要發現
深耕永續 中央大學榮獲行政院111年國家永續發展獎
「明日閱讀」培育終身雙語閱讀者 身教式閱讀與聊書並行
2022 新創千里馬創業競賽 規模創歷年新高
智泰科技捐贈中央大學AI圖像辨識軟體 提升人工智慧教育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中大「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 守望西太平洋空氣品質
當淨零碳排成為各國目標,環境監測技術成為熱門議題。當年一手催生環保署「鹿林山空氣品質背景測站」,並在中央大學成立「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的大氣系林能暉教授指出,鹿林山測站的寶貴資料,加上中央大學堅實的科學團隊,使得中大成為國際間信賴的夥伴,今年有望協助NASA/AERONET(太陽光度計全球監測網)於中大成立亞太校驗中心,並於鹿林山測站設置國際校驗平台。 回首「鹿林山空氣品質背景測站」蓽路藍屢的建置過程,林能暉說,可追溯到1998年劉兆漢校長提送教育部大學追求卓越計畫時期,當年已將「環境永續」議題規劃進入,後適逢環保署要擴充與更新全國空氣品質監測網,在環保署、國科會和中央大學的努力下,2006年4月13日鹿林山測站正式開幕運作,迄今已16年。 鹿林山測站位於海拔2862公尺玉山國家公園內,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能採集到中緯度自由大氣中全球代表性的溫室氣體濃度,反映東亞及西太平洋交界的大氣成分變化;加上其設計和操作流程,皆遵循世界氣象組織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標準,具「守望西太平洋空氣品質」的國際重要性地位。 大氣系王聖翔教授解釋,所謂的「背景測站」,指的是在沒有人為污染的地方,透過監測自由大氣,以及周邊境外移入的污染物,而長時間資料可以解析出全球或區域大氣背景濃度變化趨勢與境外移入的影響。鹿林山測站的設置水準,可媲美夏威夷的冒納羅亞觀測站(MLO, Mauna Loa)、瑞士少女峰測站和中國瓦里關等世界知名高山測站。 林能暉教授也順勢推舟於2016在中央大學設置「環境監測技術聯合中心」,協助臺美環保合作專案「國際環境夥伴計畫(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artnership, IEP)」之推動,以建置「亞太地區汞監測網(Asia-Pacific Mercury Monitoring Network, APMMN)」為基礎,拓展包含酸沉降、微量氣體、氣膠、遙測等監測技術,強化國際合作與共同監測機制。 許桂榮教授所帶領的亞太地區汞監測網(Asia-Pacific Mercury Monitoring Network, APMMN),涵蓋十多個國家,探討區域大氣汞排放、長程傳輸等機制。汞是全球性污染物,經由大氣長程傳輸到達全球各地,再經由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健康。全球人為排放量有一半是由亞洲所造成,因此在鹿林山測站所獲得的亞太地區汞監測資料更顯彌足珍貴。 「時間越久,價值越大!」林能暉語重心長表示,鹿林測站能一步一腳印走到今日的成果誠屬不易,背後是許多人看不見的辛苦與努力,有賴科學團隊的堅強實力,才得以培養出國際間的信賴關係,在區域扮演領頭羊的角色,發揮區域影響力,讓台灣在環境監測上持續發光發熱!(資料來源:https://www.ncu.edu.tw/tw/news/show.php?num=2355&page=1)
相關新聞
【教學創新精進】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培育數位人才有成 Garmin Health高峰會年度大獎賽唯一入圍台灣團隊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邁向2050淨零排放 中央大學蕭述三院長和張木彬教授雙雙獲「東元獎」肯定
【產學合作連結】AI賦能科技專利技術媒合會菁英雲集 共同探索AI大未來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立方衛星「珍珠號」成功發射 中央大學:太空執行任務的開始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中央大學與鴻海集團共同研製 台灣首顆寬頻通訊立方衛星「珍珠號」蓄勢待發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AI潮流下的永續議題 郭宗杰院士分享Green AI 的未來展望
【提升高教公共性】中大EMBA校友會回饋母校 支持安心就學 翻轉學子未來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展現文資知識創意 中大崑曲博物館獲「A+文化資產創意獎」銀獎
【產學合作連結】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 中央大學獲獎數居大專校院之冠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生醫擴展至外太空 中央大學「太空生醫地面測試實驗室」攜手十家企業合作
【產學合作連結】「海水製氫」關鍵技術研發 中央大學與鑫鼎奈米攜手合作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雙喜臨門!中央大學葉永烜院士與傑出校友李文雄院士榮獲「總統科學獎」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中大創辦「太空國際生醫營隊」 將學生實驗晶體送上國際太空站
【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太空魔方」小兵立大功 中大團隊成功解開地震前兆物理機制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中央大學探索永續未來 啟動碳封存暨台灣極地研究中心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中央大學與台達歐洲總部攜手合作 推動國際人才培育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台灣極地研究中心」國際角色:共同面對氣候變遷之挑戰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極地奧秘探索:中大科研團隊取得第一手寶貴研究成果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擴大研究層面,積極向下扎根 中央大學開拓北極研究「新藍海」
【國際重點學院/領域】推動天文科普 中大引領亞太地區K-12天文研討會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交流分享會公告
致理學校財團法人致理科技大學於112年12月19日(星期二)舉辦「112年度高教深耕計畫成果分享會」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訂於112年12月20日(三)辦理「112年技專校院高教育深耕暨USR計畫成果發表會」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於112年12月1日至12月2日舉辦「112年度高教深耕計畫成果展」
臺北醫學大學訂於112年11月21日(二)至11月24日(五)辦理112年度高教深耕計畫成果展「深耕PACED X永續TMU」
樹德科技大學訂於112年11月6日至112年12月21日辦理「112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聯合成果展」
國立屏東大學於112年11月13日至11月23日,辦理「112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展」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於112年11月23日(星期四)辦理「2023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展示暨記者會」
美和學校財團法人美和科技大學於112年11月15日、11月22日、11月29日辦理「ChatGPT在高等教育的影響及應用」線上講座相關資訊
輔仁大學學校財團法人輔仁大學訂於112年11月8日(星期三)至11月09日(星期四)辦理「F.J.C.U輔大躍百年 永續跨世紀-112年深耕暨校務獎補助聯合成果發表」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訂於112年11月14日(星期二),辦理「112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成果分享會」
DMC Firewall
is developed by
Dean Marshall Consultanc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