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育乃教育之核心,亦是國家發展與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本校深耕計畫以培養學生具備新世代關鍵能力為目標,達成情形如下:在精進專業能力方面,中文閱讀寫作藉由推動實用性課程與辦理各項創作競賽,大一學生閱讀寫作檢測進步幅度達15.7%、新生借閱書籍提升0.45%;開設全英語課程,佔全校開課比16.6%、推動多元外文門檻,提升學生多元外語表達;大學部修讀程式設計比例達85%,全面實施微積分程式作業併入正式成績,繳交份數達85%。在培養核心關鍵能力方面,客製化教學創新支持系統,輔導教師向外爭取計劃育成率達64.7%,透過教學計畫納入升等與評鑑,肯定教師多元貢獻;教學創新融入專題實作,學生屢獲國內外獎項,勇奪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3座鉑金獎,並囊括3金、5銀、2銅,共計13組作品得獎,為全國之最。
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榮獲3座鉑金獎,囊括3金、5銀、2銅,共計13組作品得獎,為全國第一
以人為本之設計為經,議題尋求解決為緯之創新學院,激發學生創意無限;成效分析調整跨領域制度,機械系申請跨域學制成長190%。地科院以學院為核心計畫提升跨域課程參與人次高於目標200人次。在學用創合一方面,智慧工廠為基地共同培訓跨域協作社群;BioASQ國際級人工智慧生醫領域競賽獲第一名。
BioASQ國際級人工智慧生醫領域競賽,榮獲第一名
建置彈性實習制度,建置完成率較上學年增加20%。109年UCAN新生實施完成率達93%。畢業滿1、3、5年回收率較去年分別成長0.74%、4.29%、2.15%,維持回收率穩定成長。109學年度個人申請分發缺額率更僅2.4%,創歷年最佳成績。
在高教公共性方面,積極與企業合作,捐資「中大募款專案」;同時導入校務研究數據實證分析,落實多元選才;並整合全校資源,透過安心就學工作小組進行面談,扶助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安心就學。
與「宏致電子」合作,透過中大二手市集,捐款義賣所得至中大獎學金募款專案
安心就學工作小組針對隱性經濟不利學生進行個別面談
本校運用厚實學術能量,發展優勢特色。依ESI資料庫,109年HiCi論文比例達1.27%,全國第三名;另依SciVal系統,近五年論文質量「H5-index」全國第三,顯示本校持續維持學研能量及品質。
跨國學研合作遍及亞、歐、美、澳等洲,依U.S. News & World Report 2021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全國第四,「國際合作」指標連續七年穩居全國第一;遠見雜誌2020最佳大學排名,「國際論文合著比」42.6%高比率位居全國第一。與波蘭哥白尼大學合作「極地地震工作站」,建構極地地震資料庫,並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簽署MOU,合作進行極地海洋環境監測及調查,讓臺灣在極地研究上躍昇國際。積極鏈結學術與產業創造科研價值,黃貞翰助理教授於2020年1月赴美國拉斯維加斯參加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其創立的「台灣優勢感測科技」以其獨特的「便攜式食物過敏源偵測器」產品榮獲評審青睞,獲得CES 2020 Innovation Awards新創大獎。與荷蘭綠色化學大廠-皇家帝斯曼集團(Royal DSM)簽訂合作契約,於本校成立「聯合研發中心」,創新國際產學合作模式,建立大學與國際產業合作新典範。
與荷蘭綠色化學大廠-皇家帝斯曼集團(Royal DSM)簽訂合作契約
「永續地球環境」特色學院:成立臺灣首個地球關鍵帶觀測站;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簽署MOU,推動海洋環境資料調查,並共赴北極,啟動極地氣候變遷觀測跨國聯合實驗,建置NCU震測工作站,將我國氣候變遷研究推向前沿。與行政院原能會核研所簽署MOU,共同進行「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技術研發」,解決核廢難題;與氣象局合作利用無人機進行氣象觀測,發現了空污的直接證據;協助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推出「落雨小幫手」APP,每 10 分鐘就更新一次數據,並隨時通知民眾1小時內的降雨資訊,大幅提升民眾自主防災預警能力。本領域團隊教師獲科技部「沙克爾頓計畫」通過兩件突破研究型計畫,分別是「地質、工程與風險—跨學科之整合研究」,以及「渺子成像術於粒子地球科學之應用與下一世代的高能物理實驗」(全台僅22件通過);本領域團隊教師榮獲109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科技部109年度「優秀年輕學者」;本領域團隊教師創新成果連續發表於今年六月、九月及十月份的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與國家海洋研究院簽約,啟動極地氣候變遷觀測跨國聯合實驗
「智慧系統關懷科技」特色領域:成立台灣國內首創慢性病研究中心;以食安物聯網智慧過敏原檢測裝置榮獲「CES 2020 Innovation Awards新創大獎」及「109年國家新創獎-新創精進獎」;以食安防疫快篩智聯網檢測系統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本領域團隊教師榮獲 109年「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紀念獎」;以預測癌症放射線治療之預後的分析器及方法榮獲「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鉑金獎」;本領域教師團隊榮獲「科技部補助創新科技防疫場域驗證計畫」(全台灣僅有12件通過。)及衛福部與經濟部共同舉辦的「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銅質獎殊榮;與英國牛津大學及台灣多所大學一同攜手,組成「神經科學跨國團隊」合作發展學術策略聯盟雙邊合作計畫;引進FESTO整合系統完成智慧工廠啟用,與台達電子合作機器人教研中心。
生醫理工學院林澂副教授與羅孟宗教授團隊榮獲「科技部補助創新科技防疫場域驗證計畫」。並榮獲衛福部與經濟部共同舉辦的「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銅質獎殊榮。
生醫理工學院黃貞翰助理教授榮獲多項大獎(「CES 2020 Innovation Awards新創大獎」、「109年國家新創獎-新創精進獎」及「2020未來科技獎」)
本校與台達電簽約,共同成立「機器人聯合教學研究中心」
與工研院產業學院推動「智慧製造產業人才培訓課程」,以FESTO智慧工廠相關資源設計工業4.0基礎課程
除了學術研究能量、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之外,中大更關注社會責任實踐。本校整合校內外資源,與在地共同形塑環境、教育、文化、經濟永續發展共識,成為提供專業諮詢的地方智庫。協助桃市府執行前瞻計畫「桃園海岸環境暨科普教育推動計畫」,推廣環境教育,並與中央氣象局合作佈建「桃園建置海象監測網」,成為海岸環境監測資料庫最重要之硬體建設,進一步連結國際,簽署四項國際夥伴合作國際空污偵測物聯網,將成果擴散分享至其他國家。
USR計畫實踐場域涵蓋桃園市8個行政區,連結學校、公部門、社會企業與地方社群,深化在地認同與社會影響力
辦理桃園USR聯盟工作坊,邀請聯盟夥伴學校、CSR代表、公部門代表,進行跨校、跨領域的成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