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書室
iHP實驗課程,衛友賢教授在課堂中探討科技與社群媒體等議題,並邀請認知所吳嫻教授加入討論,幫助學生了解成癮的大腦機制和行為改變原理。照片iHP團隊提供
當一群具「教育家」精神的學者,遇上一群學習動機強烈的學生,會擦出什麼樣的學習花火呢?因應新世代跨領域需求,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衛友賢教授,集結來自不同領域專業的教師群,在眾人的努力下於本學期推出了interdisciplinary Honors Program(簡稱 iHP)「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以創新的思維,翻轉通識教育,希望引發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空間。
美國籍,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衛友賢教授,大學學的是美術,後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語言學博士,曾擔任中央大學語言中心主任、文學院院長等職。人文藝術的教育養成,讓他一直保持好奇心,大量閱讀與學習,成為「跨領域學習」的箇中典範。
談起籌備了兩年的iHP,衛友賢還是滿心歡喜,很開心集結了多位志同道合、理念相契的老師,成員包括物理系陳宣毅教授、認知所吳嫻教授、通識中心李河清教授、英文系易鵬副教授、資工系陳慶瀚教授、學習所張立杰教授、學習所彭秉權助理教授、文學院副院長單維彰副教授等。他很感謝這群熱心的老師,願意在創新的道路上,多付出心力。
在國外,「榮譽學分學程」雖然行之有年,但衛友賢認為,大多數只能用silos來形容,每個領域還是在自己既有的穀倉鑽研,只能算是「跳」領域,離真正的「跨」領域還有一段距離。中大所推出的「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都是老師們精心規劃的跨領域課程,不求快,但求學生的治學態度要更正向、積極。
iHP學程目前提供學生「基礎課程」、「探究課程」和「頂石課程」三大類。「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讀寫與表述和批判性思考之基礎能力。「探究課程」強調不同領域的學生互動合作,培養察覺趨勢發展的能力,以及面對與解決複雜問題之能力。「頂石課程」則針對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研討,進而提出前瞻與可行之方案。
該學程致力以「小班」的教學型態,這學期已招收了來自5個學院、11名優秀學生。課程內容豐富多元,也有全英語授課。凡修畢該學程 15學分者,將於成績單上加註「修畢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並頒發學分學程證明書。有意願修讀的學生,須備齊相關申請資料以參加甄選及面試。下個階段的學程申請將於109學年第1學期開始,歡迎有興趣的學生一同參與。
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衛友賢教授和來自不同領域專業的教師一起推出了創新的iHP「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陳如枝攝
iHP「跨領域榮譽學分學程」,集合了一群具「教育家」精神的學者,在創新教學上共同努力。照片iPH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