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09年10月12日

文/哲研所

4

哲研所「人文與AI對話論壇」,第一場由中文系特聘教授楊祖漢教授主講。陳志杰攝

 

 

人工智慧的發展將帶來新一波的社會變遷。在哲研所陸敬忠所長、天文所葉永烜院士與資工系楊鎮華教授之倡議與支持下,哲研所本學期舉辦中央大學「人文與AI對話論壇」,第一場由中文系特聘教授、我國新儒家第四代大師級楊祖漢教授主講。

 

楊祖漢直指問題核心,揭示AI從大數據運算並依據事先設定目標進行判斷乃至決策可能導致的人文省思:如設計者乃至資助者之利益導向所設定目標所會導致的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楊祖漢指出,道家無所為而為,或哲學所追求無他目的的真善美等,帶出人文意義與價值來補充AI時代更驅於功利目的,可能導致的人類文化危機。其次,在AI廣泛的使用中人的判斷力乃至主體性包含自主性是否會被取代?楊祖漢認為,將引發出人文倫理教化,對於AI時代掌控AI資源者更形重要。

 

中文系劉德明主任亦對AI時代可能產生的問題做出反思,如AI是否會有自我意識進而取代人類,其技術運用是否會擴大社會差距,以及其帶來的新倫理議題等。資工系楊鎮華教授認為,目前AI仍無法取代人類的部分特質,如感知(perception)、感情(emotion)、心理(psychology)、及認知(cognition)。

 

其次,資工系楊鎮華教授指出,AI演算法雖以趨近完美為目標,可是其有先天偏見而且會擴大之,因為AI工程師或其後政治經濟利益者有其本身偏見!所以這類人有無人文及倫理素養便為問題所在,而這有涉及人之本質或人與AI之差異問題。

 

文學院院長林文淇亦對AI時代抱持樂觀態度,認為問題在於使用AI的人。哲學所孫雲平教授則以哲學的角度指出人與AI之差異:人之自我意識、人整體論性的視角、人對於無限性的終極關懷以及人是意義的存在者,這四個向度顯示出人無法被AI取代,也點出了人在AI時代更應重視與省思的方向。

 

最後,哲研所陸敬忠所長以《聖經》創世紀中的人類起源神話作為結語,上帝按其形象造人,人卻在企圖將自己造成神時墮落;當人按其形象造AI,而AI是否也正在成為人的過程中墮落呢?進一步提供與會者AI時代的人文省思。

5

「人文與AI對話論壇」,由哲研所所長陸敬忠主持。陳志杰攝

6

哲研所「人文與AI對話論壇」合影,第一排左至右: 陸敬忠所長、楊鎮華教授、葉永烜院士、楊祖漢教授、孫雲平教授、劉德明主任。陳志杰攝

資料來源:https://www.ncu.edu.tw/campus/article/2473